【百身何赎是什么意思】“百身何赎”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表达极度的悔恨、自责或对某种错误行为的深刻反省。其字面意思是“即使有百种身体,也无法赎回”,强调了悔恨之深,无法挽回的后果。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百身 | 指众多的身体,象征多次生命或机会 | 《左传》等古籍 | 表示数量多,强调无法弥补 |
何赎 | 如何赎罪、如何弥补 | 古代常用语 | 表达无能为力、悔恨难当 |
百身何赎 | 即使有百次生命,也无法赎罪 | 《后汉书·王符传》等 |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表达极度悔恨 |
二、出处与演变
“百身何赎”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是:“吾虽不敏,愿自勉矣。若夫百身何赎,岂独我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深切悔恨,认为即便付出百倍代价也难以弥补。
在后来的诗词和文章中,“百身何赎”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悔恨、自责、无奈等情感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百身何赎”虽然不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历史剧、诗歌等场合中仍会被引用,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懊悔和无力感。
- 例句1:他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如今悔不当初,真是百身何赎。
- 例句2:面对亲人的离去,他只能默默叹息:百身何赎,情何以堪。
四、总结
“百身何赎”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责任、悔恨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再常用这个成语,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百身何赎 |
字面意思 | 即使有百种身体,也无法赎罪 |
情感色彩 | 悔恨、自责、无奈 |
常见场景 | 文学、历史、情感表达 |
现代使用 | 较少,但仍有文化价值 |
相关成语 | 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不当初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