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遁迹方外的词语解释

2025-08-12 14:32:08

问题描述:

遁迹方外的词语解释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14:32:08

遁迹方外的词语解释】“遁迹方外”是一个较为文雅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隐士或高人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该词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意味。以下是对“遁迹方外”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解释
躲避、逃走,引申为隐退、隐居
行踪、踪迹,指人的活动范围
方外 指世俗之外、尘世之外,常用来形容山林、寺庙等远离尘嚣的地方

整体含义:

“遁迹方外”意为隐居于世俗之外,远离尘世纷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多用于形容高洁之士、隐士或修行者选择远离官场、名利,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该词常见于古代诗词、散文中,如《庄子》《陶渊明集》等作品中均有类似表达。

-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物性格、生活态度或文学意境,带有赞美或感慨之情。

三、文化背景

“遁迹方外”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士被视为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他们不被世俗所束缚,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深受道家和儒家影响,尤其在乱世之中,许多文人选择“遁迹方外”,以求保全自身或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遁迹方外”虽然不再指真正的隐居山林,但其精神内核仍然存在。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选择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人,比如艺术家、作家、修行者等。它代表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含义 隐居于世俗之外,远离尘世纷扰
出处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
用法 描写人物生活态度或文学意境
文化意义 体现道家、儒家思想中的隐逸精神
现代意义 形容追求内心宁静、超脱物质生活的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遁迹方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