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古文《穷而后工》翻译

2025-08-13 20:48:14

问题描述:

古文《穷而后工》翻译,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20:48:14

古文《穷而后工》翻译】一、文章总结

《穷而后工》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散文,主要探讨了“穷”与“工”的关系。文中指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往往诞生于作者身处困境、生活困顿之时,而并非在顺境中产生。欧阳修认为,人生遭遇挫折和苦难,反而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

文章通过列举历史上的文人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的经历,说明他们在困顿中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哲学思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天下之学者,或学于人,或学于书,或学于事,或学于心。 天下的学者,有的向他人学习,有的通过书籍学习,有的从事情中学习,有的从内心领悟。
然则学之道,岂止于一途哉? 那么学习的方法,难道只有一种途径吗?
予尝闻古人之言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曾听古人说:“处境困顿时要修养自身,得志时要帮助天下人。”
然则穷者,未必皆能善其身;达者,未必皆能济天下。 然而,处境困顿的人不一定都能修养自身;得志的人也不一定都能帮助天下人。
是以君子贵乎自修,而不贵乎外求也。 因此,君子重视自我修养,而不看重外在追求。
夫文章之工,非徒笔墨之精也,乃其心之所发也。 文章的精妙,并不只是笔墨技巧,而是内心的表达。
故凡有志于文者,必先修其身,而后可以言文。 所以凡是立志于文章的人,必须先修养自身,然后才能谈写作。
若夫穷而无告,困而不振,则虽有才,亦无所施也。 如果处境困顿而无人帮助,困苦而不振作,那么即使有才华,也无法施展。
故曰:“穷而后工。” 所以说:“穷而后工。”

三、结语

《穷而后工》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创作经验的总结,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和成就,往往是在逆境中磨砺出来的。因此,面对困难时,不应气馁,而应将其视为成长和突破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