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明月而长终的下一句是什么】一、
“抱明月而长终”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是古代文学中极具意境的一句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超脱尘世的情怀。然而,许多人只知上句,却不知其下一句为何。
本文将为大家解析“抱明月而长终”的下一句是什么,并通过简要的背景介绍和内容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诗句的含义与艺术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苏轼《前赤壁赋》 |
上一句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下一句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出处原文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作者 |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
诗句释义 | 想要随着仙人遨游四方,与明月相伴,长久地逍遥自在。 |
艺术特色 | 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对自由、永恒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文化意义 | 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超然精神。 |
三、延伸解读
“抱明月而长终”一句,虽短短四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水、明月、星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自己在人生失意时的豁达与超脱。这种情感,在“抱明月而长终”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四、结语
“抱明月而长终”的下一句是“挟飞仙以遨游”,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画面,体现出苏轼诗歌中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感悟。了解这些诗句,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苏轼其他作品或相关诗词,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