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地大物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地大”指土地广阔,“物博”指物产丰富。整体意思是:国土面积广大,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在日常生活中,“地大物博”常用来赞美国家的自然条件优越,也常用于历史、地理、经济等领域的介绍中,以展示国家的资源优势。
一、
“地大物博”是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说法强调了地理上的广袤与资源上的多样。虽然“地大物博”常用于正面描述,但在实际使用中,也需要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分析,例如资源分布不均、开发难度大等问题。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地大物博 |
含义 | 土地广阔,物产丰富 |
词源 | 汉语成语,常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用语 |
用法 | 描述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条件 |
常见搭配 |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
使用场景 | 教育、新闻、演讲、写作等 |
优点 | 强调国家资源优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
注意事项 | 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片面理解 |
相关成语 | 山河壮丽、富饶丰饶、物产丰盈 |
三、延伸说明
虽然“地大物博”听起来充满正能量,但在现实应用中,还需理性看待。例如:
- 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虽地大物博,但资源在不同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环境保护压力: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生态破坏、污染等问题。
- 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使用“地大物博”时,应结合具体背景,既肯定其优势,也正视存在的问题,做到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