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是什么意思】“颁布”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词汇,常用于政府、法律、政策等正式场合。它指的是官方或权威机构将某种规定、法律、政策、命令等正式发布并生效的行为。下面我们将从定义、用法、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颁布”是动词,表示官方或权威部门将已经制定好的文件、法规、政策等正式发布并实施的行为。其核心含义是“正式公布并生效”,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在日常使用中,“颁布”多用于法律、政策、规章、命令等正式文件的发布。例如:“国务院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这种用法强调的是发布行为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与“发布”相比,“颁布”更侧重于官方、正式、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发布;而“发布”则可以用于更广泛的情境,如新闻、公告等。
此外,“颁布”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时间节点,即文件在颁布后开始生效或实施。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性 | 动词 |
| 含义 | 官方或权威机构将规定、法律、政策等正式发布并生效 |
| 使用场景 | 政府、法律、政策、命令等正式文件的发布 |
| 特点 | 正式、权威、具有法律效力、有明确生效时间 |
| 常见搭配 | 颁布法律、颁布政策、颁布命令、颁布法规 |
| 与“发布”的区别 | “颁布”更正式、更具权威性,多用于法律和政策;“发布”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各类信息传播 |
| 例子 | 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
三、结语
“颁布”一词虽然简单,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在写作或阅读中,正确使用“颁布”能够提升语言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