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词解释】“大放厥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发表一些言辞激烈、不切实际或带有攻击性的言论。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批评那些说话不负责任、夸大其词或者缺乏事实依据的言论。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大放厥词 |
| 拼音 | dà fàng jué cí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大放厥词’。” |
| 释义 | 原指发表宏大的言论,现多指发表不负责任、夸张甚至攻击性的言论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某人说话不加约束,言辞激烈 |
| 近义词 | 胡言乱语、信口开河、狂言妄语 |
| 反义词 | 谨言慎行、三思而行、言简意赅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大放厥词”通常用于批评他人在公共场合或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它强调的是言论的情绪化和缺乏理性,而非单纯的言语长度或内容复杂度。
- 适用场合:
- 批评网络上的极端言论
- 描述某些公众人物不负责任的发言
- 在学术或正式场合中指出不严谨的观点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日常对话中,容易引起误解或冲突
- 应结合具体语境使用,避免误用或过度解读
- 在正式写作中需谨慎使用,以免显得过于主观或情绪化
三、示例句
1. 他在这次会议上大放厥词,完全不顾事实依据,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2. 网络上一些人喜欢大放厥词,却从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虽然他大放厥词,但并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
“大放厥词”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言辞激烈、缺乏理性且不负责任的言论。虽然它在文学或批评性文本中仍有其使用价值,但在日常交流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理解其准确含义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更恰当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