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社会动态 > 正文

李志飞AI课会重蹈李一舟覆辙吗?

发布时间:2024-03-03 13:18:45郑贝娜来源:

导读 文 | 曹双涛编辑 | 杨博丞题图 | IC Photo继千万粉丝博主、自称是“清华大学博士”,被网友戏称为“中国AI搞钱第一人”的李一舟被央...

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继千万粉丝博主、自称是“清华大学博士”,被网友戏称为“中国AI搞钱第一人”的李一舟被央视点名、全网AI课程被下架后,日前AI科学家、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也开始销售起AI课程。

从李志飞AI课宣传页面来看,售价2999元的年度会员包括12场会员专属线上研讨会,以及线下研讨会、跨年大课、1v1咨询、私董会等线下互动资格。

图源:李志飞AI宣传页

事实上,卖AI付费课程的不仅仅只有“AI大佬”,目前市面上围绕AI付费课程已拓展多个细分领域。以抖音平台为例,目前抖音平台上销售的AI相关课程可大致分类四类:

一是AI图文带货,售价集中在三位数。二是AI技术、AI实战、AI设计的相关课程,售价从148元到1799元不等,价格差异相对较大。

三是以提高用户对AI认知推出的AI破局课,部分AI课程宣传学会AI可以直接赚钱,课程售价高达2799元。四是围绕TOB客户推出如AI外贸课、AI内容营销课。其中AI内容营销课售价几乎和李志飞AI年度会员价格一致。

图源:基于抖音平台公开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这些课程在直播间和日常售价一致的前提下,部分AI课程销量同样可观,且直播间转化率也相对较高。如售价499元的从入门到熟练AI实战应用课,近30日抖音平台销售额为64.6万,直播间转化率更是接近14%。

图源:达多多(数据维度: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2月28日)

有“AI大佬”人设作为信任背书,产品销量更加可观。如飞瓜数据显示,李一舟售卖的AI课《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一年内卖出约25万套,销售额约5000万。

01.市面上的AI付费课程有多水?

AI付费课程高销量、高转化的背后,却是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极“水”。

以李一舟199元的40节AI付费课程来看,前1—5个视频内容介绍AI工具操作界面,7—16个视频内容讲述AI可以干什么。后面视频讲述通过AI可制作PPT、写简历、生成logo等等,最后几个则为李一舟和其他公司老板关于AI的对话,颇有硬广的味道。

图源:李一舟199元付费视频

几十个视频听下来,在业内人士看来简直就是毫无干货,增量信息。AI操作工具,并不像如JAVA、C++等技术类语言,存在一定使用门槛。

AI的作用,在知网这种学术性网站上,有着大量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内容颗粒度、增量度、丰富性,远比李一舟视频中提到的还要高。比如制作PPT、写简历、生成logo等等,几乎是国内大模型的标配功能,不存在使用门槛。

不仅仅是李一舟的这些AI付费视频,抖音上某款销量较高的AI付费课程,用户在商品评论区内称,三个付费中既有网络平台公开信息,也有文心一言可自行学习内容。且用户若想学习更多AI内容,也需二次付费。

另一款AI创业课,课程内容包括适合私有化大模型的50种行业和应用场景、每天精准获取20万条企业资源的方法、向合作企业发送合作邀请等等。

图源:抖音

国内某家大模型企业的销售经理张瑞看完这些课程后,无奈地对我们说道,用户还是把ToB端大模型商业化想得太简单了。

围绕大型国企、央企、上市企业定制的私有化大模型,除老生常谈的输出结果问题、业务洞察问题、资源关系、价格问题外。给这些客户定制私有化大模型,动辄千万级的投入以及相对较长的回款周期,很多企业若没有强现金流支撑,根本不敢参与投标。

中小企业私有化大模型的发展路径,和国内SaaS产业整体一致。除大模型反馈的结果必须精准、可靠外,回报率、性价比、品牌背书均是中小企业主极其看重的地方。

尤其是中小企业纷纷追求降本增效,私有化大模型不仅要价格低,且给客户带来的ROI一定要高。目前国内头部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私有化大模型,商业化路径仍在艰难探索中,更别提技术、资金、资源本就不占优势的个人投资者了。

AI付费视频的“水”和用户愿意付费,看似矛盾的背后,本质上还是信息茧房形成的信息差。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将短视频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下,用户更愿意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其他异质信息被阻挡在外,这就使得用户逐渐沉浸在由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主导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带来的满足感中,逐渐导致用户信息结构失衡,丧失对事物的个人判断和对外界的真实了解。

用户对某类事物的信息茧房被形成后,他们更愿意关注、倾听和自己意见相符合的观点。短视频平台上的“AI博主”通过强人设和内容运营,持续获取用户信赖的同时,也为这些“AI博主”付费用户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但当用户真正突破信息茧房后,就会感受到AI对商业格局的重构并不是万能的。以零售业为例,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从DTC到私域流量,从数字化转型到AI,近两年市场一直强调去中间化,去经销商化、建立中台化。

虽说这些模式对线下经销商体系构成一定冲击,但不管是伊利、蒙牛7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线下,还是美妆行业2024年正加速重启线下,均在说明线下经销商仍是品牌方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毕竟品牌方和线下经销商利益的深度捆绑,经销商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客户的信任感、好感度、忠诚度,以及庞大经销商体系触达更多的消费人群。在人性洞察和利益捆绑上,绝不能靠AI来完成。

02.AI付费课程:卖的不是课,是焦虑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过去几年,从自媒体到直播带货,抢占和抓住风口的李佳琦、小杨哥,续写了普通人逆袭的人生故事。作为下一个风口的AI,个人和企业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

信息茧房下,用户希望通过这些AI付费课程突破现有信息差,且借助AI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副业收入。“洞察”用户需求后,短视频平台上的“AI博主”视频内容和直播,往往会强调通过AI图文带货变现多少,学习AI技术副业收入都比普通人工资要高,持续刺激用户神经,以提高付费课程转化率。

更深层来看,从去年爆火的GPT,到今年的Sora,再到阿里日前上线的音频-视频模型技术EMO。和AI技术发展进步之快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这两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改变。

为修复疫情期间企业对业务的错误判断,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带来的企业现金流减少,降本增效裁员几乎成为多国企业的普遍做法。其中,2023年美国数百家科技公司裁员,裁员人数高达17万人。

《2023新中产大调研》数据显示,房地产/建筑、餐饮/消费品两大类行业中,裁员比例更是达到60%以上。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未来五年新增的工作岗位数量将达到6900万个,与此同时消失的工作机会将达到8300万个。

图源:吴晓波频道报道《2023新中产大调研》

随时可能被裁员,本就让打工人感到惶恐时,2024年AI技术的飞速变革,让打工人更清醒地意识到工作随时会被AI代替。

如Sora空降后,美国导演泰勒·派瑞直接叫停了耗资8亿美元的亚特兰大制片厂扩建计划。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导致电影业大量工作岗位流失。2月份CNBC报道称,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随着公司继续将投资转向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年将有更多裁员。

短视频平台上的“AI博主”深知用户的焦虑,通过视频内容、直播间等方式,也在持续贩卖这种焦虑。

如李一舟的视频内容中多次强调,AI如何重塑格局、如何改变人生等等。其他“AI博主”纷纷则以“科普”的形式,讲述AI的重要性。好像如今的打工人,不跟随潮流学习AI,马上就要被社会淘汰。

图源:抖音

换言之,AI付费课程本质上做的就是营造焦虑、贩卖焦虑的生意。从这一角度来看,AI技术发展越快,用户对AI越焦虑,AI付费视频这条产业链则会愈完善,未来渗透的领域也将更广,市场上也将涌现出更多的“李一舟”们。

而通过人设包装、真假收益混合、AI信息二次加工等方式,收割焦虑“AI小白”的“李一舟”们也将更多,AI付费视频课程的乱象将会更加突出。换言之,李一舟事件仅仅是AI付费课程乱象的起点而已。

03.普通人真的需要为AI焦虑吗?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将代替更多岗位。如不少媒体指出,Sora或将改变包括电影制作、广告、平面设计和游戏开发在内的一系列创意性产业,但普通人或许真的无须为AI感到焦虑。

但当市场在谈论Sora带来的冲击时,却忽略两点重要因素。一是Sora制作出的短视频,能真正满足平台上所有用户需求吗?不管是抖音、快手的下沉速度之快,还是去年抖音短视频博主秀才的爆火,再或是短视频平台拍摄家长里短的博主积累的百万粉丝,本质上透露出的都是如小镇青年、中老年群体等特定群体精神世界的空虚。

空虚之下,决定了部分群体对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的需求绝不可能仅是大片视觉和阳春白雪。同时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情绪的波动性,更要求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足够多样性、丰富性。

当一个短视频平台全部都是用Sora制作出的视频,无法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时,必然会带来大量用户流失,这也绝不是短视频平台想要的结果。

相较于短视频而言,长视频的情况更加复杂。一方面,短视频和长视频产品逻辑本就不同。否则,腾讯、优酷、爱奇艺等长视频内容平台不可能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的冲击下,仍活得相对“轻松”。

同理,抖音、快手的电影剪辑博主,宁愿冒着版权风险,也只剪辑电影中精彩部分进行解说。

另一方面,长视频中的电影从明星到导演到院线,资源是有限的,资本却是无限的,且电影不单单就是靠优质内容就能完成高票房业绩的。

如《麻辣滚烫》斩获几十亿票房的背后,既有贾玲瘦身100斤作为宣发点,又有1亿骂声和1亿叫好声。但不管如何,贾玲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商业片导演。这些宣传卖点和争议声音,绝不是靠Sora就能完成的。

二是不管后续Sora技术进展如何,平台流量才是可贵的。“AI博主”往往以某一个偶然事件,看成全部事件。但很少谈及目前很多内容平台对AI图文、AI视频进行限流。

图源:抖音

更现实的问题是,抖音本就不缺源源不断的各类内容,且付费投流也能拉动平台广告收入增长。那么,平台为何又将大量流量倾斜到AI视频上呢?毕竟AI视频带来的内容同质化,和借助差异化内容打造的平台内容生态壁垒本就构成矛盾。

不仅仅是Sora,这两年谈及AI数字人直播会对直播行业构成冲击,大量主播也将失业。但很多人忽略的却是,目前不管是直播电商平台,还是传统综合性电商平台,因用户数量接近人口增长天花板,平台流量未来不可能出现大的涨幅。

有限的流量下,平台既要兼顾各业务板块的平衡,也要将流量倾斜到低价商品上,维持平台的竞争力,更需要保证付费投流商家流量的精准性,以带动平台收入增长。流量被不停分割,分配到一个AI数字人主播的直播间流量又能有多少呢?

同时,随着当前直播间商品同质化,商家追求全网同价化,直播间更需要“主播”对直播间用户情绪的调动。但相较于有经验的主播,AI数字人主播在调动用户情绪,以及和用户互动上,还需持续发力。

更深层来看,好的产品和技术,不需要去教。目前市面上的大模型,若想持续扩大用户数量,进而探索多元化的变现路径,后续的使用门槛也将逐渐降低。普通人不是不需要为AI感到焦虑,更应该是真正上手自我琢磨AI工具。

而且从工业革命发展的技术路径来看,技术变革下,被抢走工作的从来不是机器,而是人,这就意味着AI时代大家还是需要去和人抢工作。

基于此,普通人和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所处的行业中,做出差异化竞争,不断刷新自我的知识、认知、人脉,才能真正具有长期主义,才能应对AI以及新技术的冲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