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举不避亲的上一句】“内举不避亲”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选拔人才时,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属,也不应该回避。它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和任人唯贤的精神。
但很多人在使用这句成语时,往往只记得“内举不避亲”,却不知道它的上一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内举不避亲”的上一句,并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和含义。
一、
“内举不避亲”出自《论语·子路》篇,原句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后人引申出“内举不避亲”这一说法,意指在推荐或提拔正直的人才时,不应因与自己有亲属关系而有所顾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内举不避亲”并非直接出自《论语》,而是后人对孔子思想的一种引申和概括。因此,严格来说,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上一句”。
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常将“内举不避亲”与“外举不避仇”连用,以表达一种任人唯贤、不计私情的态度。例如:“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内举不避亲 |
出处 | 《论语·子路》(引申) |
原文出处 |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上一句 | 无明确上一句(属后人引申) |
相关搭配 | 外举不避仇 |
含义 | 在选拔人才时,不应因亲属关系而回避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公正用人、不徇私情 |
三、补充说明
虽然“内举不避亲”没有严格的上一句,但若将其与“外举不避仇”结合使用,可以形成一种完整的用人理念。这种说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公而忘私”的精神,强调选拔人才应以德才为标准,而非个人情感。
在现代管理中,“内举不避亲”也常被用来倡导公平竞争、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论语》原文或相关典故,可参考《论语译注》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