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毛译东古诗原文】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通过描写梅花在寒冬中傲然开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词不仅继承了传统咏梅诗词的意境,还融入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一、原文内容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二、
该词以梅花为象征,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依然坚韧绽放的情景。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是默默传递春天的消息,最终在百花盛开时悄然一笑。这种“不争”而“有为”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
三、表格对比(原诗与解读)
诗句 | 字面意思 | 深层含义 |
风雨送春归 | 风雨送走了春天 | 表示时间的流逝,暗示艰难环境 |
飞雪迎春到 | 飞雪迎来了春天 | 春天虽迟,但终将到来 |
已是悬崖百丈冰 | 悬崖上结满了百丈厚的冰 | 描绘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 |
犹有花枝俏 | 仍有花朵娇艳地开放 | 表现梅花在逆境中的坚强 |
俏也不争春 | 虽然美丽却不争春色 | 强调谦逊、不张扬的品格 |
只把春来报 | 只是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 | 表达奉献精神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当群花盛开的时候 | 象征成功或胜利的时刻 |
她在丛中笑 | 她在花丛中微笑 | 表达满足与欣慰,不求回报 |
四、创作背景简述
毛泽东在1961年创作此词,正值国家经历困难时期。他借梅花之志,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更具乐观主义色彩,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以梅花为核心意象,塑造出坚韧不拔的形象。
- 情感真挚:全篇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
- 哲理深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六、结语
《卜算子·咏梅》不仅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不屈不挠、默默奉献的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