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十恶不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其严重、不可宽恕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用来表示某些行为已经严重到无法原谅的地步。
一、
“十恶不赦”出自中国古代的刑法体系,最早见于《隋书·刑法志》。它指的是十种最严重的罪行,这些罪行一旦被认定,便不会受到宽恕或赦免。在古代,这类罪犯会被处以极刑,如死刑或流放。如今,“十恶不赦”多用于形容一个人道德败坏、行为恶劣,令人深恶痛绝。
该成语强调的是“恶”的程度和“赦”的可能性,意为“罪大恶极,不容宽恕”。在现代语境中,虽然不再用于实际司法判决,但依然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新闻等场合,表达对某些人或行为的强烈谴责。
二、表格:十恶不赦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十恶不赦 |
出处 | 《隋书·刑法志》 |
含义 | 指罪行极其严重,不可宽恕 |
十恶内容 | 1. 谋反 2. 谋大逆 3. 谋叛 4. 恶逆 5. 不道 6. 大不敬 7. 不孝 8. 不睦 9. 不义 10. 内乱 |
使用场景 | 形容罪行重大、道德败坏之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影视、新闻等,表达强烈谴责 |
近义词 |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 |
反义词 | 无罪可赦、宽大处理 |
三、结语
“十恶不赦”不仅是古代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已成为现代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与法律的严格要求,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遵守法律、尊重他人,避免走向“十恶不赦”的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