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是啥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用来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或引发某种不良现象的人。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率先做出错误行为、带来负面影响的人。
一、
“始作俑者”原本指的是古代最早制作人形陶俑用于殉葬的人,后来引申为“第一个做坏事的人”。这个成语多用于指责那些在不良行为中起带头作用的人,强调其责任重大,影响深远。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误解。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原意 | 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 |
引申义 | 比喻第一个做坏事或引发不良现象的人 |
词性 | 名词(也可作动词)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指责,带贬义 |
示例 | “他是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滥用;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语境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始作俑者”应谨慎使用,尤其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要确保对方确实存在“首开恶例”的行为,否则容易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根据语境选择更中性的表达方式,如“发起者”、“责任人”等,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礼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