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是什么意思】“奋不顾身”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毫不犹豫地勇敢行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或利益。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那些为了正义、理想或他人而勇敢无畏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词语 | 奋不顾身 |
拼音 | fèn bù gù shēn |
含义 | 不顾自身安危,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
出处 | 《汉书·司马迁传》:“臣不胜犬马之心,谨拜表以闻。愿陛下察之,虽死不恨。”(后人引申为“奋不顾身”)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英勇行为 |
近义词 | 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知难而退 |
二、成语解析
“奋”意为努力、奋起;“不顾”是不考虑、不计较;“身”指自身、性命。合起来就是“奋起而不考虑自身的安危”,强调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状态。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英雄人物、战士、消防员、医生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例如:
- 在火灾中冲进火场救人的消防员,就是“奋不顾身”的体现。
- 在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士兵,也常常被称赞为“奋不顾身”。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英雄事迹 | 他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人,最终将落水者救上岸。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角奋不顾身地保护同伴,展现了高尚的品格。 |
新闻报道 | 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奔赴一线,令人感动。 |
四、总结
“奋不顾身”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气与担当。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赞美,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