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什么意思】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简称GVHD)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它是由于供体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将受体的组织视为“异物”并进行攻击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多种移植类型中,尤其是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一、总结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后的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主要由供体的免疫细胞攻击受体的正常组织引起。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症状多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治疗以免疫抑制为主,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二、表格:移植物抗宿主病关键信息一览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
定义 | 供体的免疫细胞攻击受体的正常组织,引发炎症和损伤 |
常见类型 | 急性GVHD、慢性GVHD |
发生原因 | 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匹配,导致免疫细胞识别错误 |
常见部位 | 皮肤、肝脏、胃肠道等 |
症状表现 | 皮疹、黄疸、腹泻、发热等 |
诊断方法 | 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组织活检 |
治疗方法 |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支持治疗 |
预防措施 | 严格配型、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去除T细胞等 |
预后情况 | 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及时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 |
三、小结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和合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正在不断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