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纶的意思是什么】“经纶”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言文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多与治理、管理、谋划等概念相关。以下是对“经纶”一词的详细解释和不同用法的总结。
一、基本释义
词语 | 含义 |
经纶 | 原意为整理丝线,引申为筹划、治理、管理。也指有才学、有谋略的人。 |
二、常见用法及解释
1. 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在古代,“经纶”常用来形容治国理政的能力,如“经纶天下”,即治理天下的才能。
2. 筹划、策划
如“经纶大事”,表示对重大事务的谋划和安排。
3. 有才华、有抱负的人
“经纶之才”指的是有远见、有才能的人,常用于赞美他人。
4. 比喻文章、言论的条理
如“文辞经纶”,表示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三、出处与例句
出处 | 例句 | 解释 |
《后汉书·王符传》 | “人君不务经纶,而好小利。” | 指统治者不致力于治理国家,却追求小利益。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未之识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友善,谓之‘儒林之杰’,‘经纶之士’。” | 赞美诸葛亮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
《红楼梦》 | “这人虽是女流,却有经纶之志。” | 表示女子也有治理国家的志向。 |
四、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经纶”一词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正式文章中。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领导力或战略眼光,如“他是一位有经纶之才的领导者”。
五、总结
“经纶”一词源于古代,本义是整理丝线,后引申为治理、筹划、管理等含义。在古代常用于描述有才能、有远见的人,或指治国理政的智慧。现代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仍有一定价值。
项目 | 内容 |
本义 | 整理丝线 |
引申义 | 治理、筹划、管理 |
用法 | 治国、策划、赞美人才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见于文学或正式语境 |
同义词 | 治理、筹划、谋略 |
如需进一步了解“经纶”在古文中的具体应用,可结合具体文献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