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庶人的词语解释

2025-10-23 12:34:03

问题描述:

庶人的词语解释,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3 12:34:03

庶人的词语解释】“庶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主要用来指代普通百姓或平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下,“庶人”的含义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指向非贵族、非官员的普通民众。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内容
词语 庶人
拼音 shù rén
词性 名词
基本含义 普通百姓、平民、非贵族阶层的人
出处 《尚书》《左传》等古籍
历史背景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的底层群体
与“士”“大夫”“卿”等的区别 庶人地位最低,无官职,主要从事农耕、手工业等劳动
现代用法 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历史研究中

二、详细解释

“庶人”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文献,如《尚书·尧典》中有“庶人之言”,意指普通百姓的意见。在周代的宗法制度中,社会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庶人处于最底层,是社会的基本劳动力。

在古代,庶人没有政治权利,也不参与国家治理,主要职责是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体力劳动。他们的生活相对贫困,受制于统治阶级,但也正是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体。

随着历史发展,“庶人”逐渐演变为对普通民众的泛称,有时也带有尊重意味,表示对劳动人民的肯定。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强调“民为贵”,庶人虽地位低微,但在国家和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左传·昭公七年》:“君子有礼,不患无位;小人有礼,不患无位。”——这里的“小人”可理解为庶人。

2. 《孟子·尽心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庶人的重要性。

3. 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常用“庶人”来描写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

四、总结

“庶人”是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统称,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人群。虽然在历史上地位较低,但他们构成了国家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现代语境中,“庶人”一词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结构时仍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