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上有14猜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成语是我们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简洁有力,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些成语来源于书籍、故事或古代典故,而“一本书上有14猜成语”这一说法,正是指在一本特定的书中,隐藏了14个与之相关的成语谜题。这些成语往往通过文字、情节或人物关系来暗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思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本文将对这14个成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成语总结及解析
| 序号 | 成语 | 含义解释 | 来源/出处 |
| 1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或做事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出自《后汉书》 |
| 2 | 画龙点睛 | 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词句点明主旨 |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 3 | 精卫填海 | 比喻意志坚定,不畏艰难 | 出自《山海经》 |
| 4 | 井底之蛙 |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出自《庄子·秋水》 |
| 5 | 守株待兔 | 比喻不主动努力,指望侥幸获得成功 | 出自《韩非子·五蠹》 |
| 6 | 亡羊补牢 | 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 出自《战国策·楚策》 |
| 7 | 鹤立鸡群 |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外貌在群体中显得突出 | 出自《世说新语》 |
| 8 | 塞翁失马 | 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坏事中有好结果 | 出自《淮南子》 |
| 9 | 刻舟求剑 | 比喻拘泥成法,不懂得变通 | 出自《吕氏春秋》 |
| 10 | 望梅止渴 | 比喻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 | 出自《世说新语》 |
| 11 | 东施效颦 | 比喻模仿别人反而出丑 | 出自《庄子·天运》 |
| 12 | 掩耳盗铃 | 比喻自欺欺人 | 出自《吕氏春秋》 |
| 13 | 对牛弹琴 |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力气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 |
| 14 | 胸有成竹 | 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充分准备 |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总结
这14个成语大多源自古代典籍或寓言故事,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书籍,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还能从中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成语,可以增强表达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成语,同时也激发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